当前位置: | 首页 | >>科研管理 |
关于网络课程建设建议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8-06-05 阅读:次
根据近两年网络课程建设申报课题,对照学校《在线(网络)课程建设标准》,为便于教师完成课题研究,现对有关建设内容,呈报材料,作如下说明。
一、总体要求
1.在线(网络)课程主要用于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任务、课堂教学在线应用、课后复习、答疑、知识拓展等。
2.以课程为中心,围绕课程标准,全面分析课程结构,以模块化确定知识点,构建平台,建设教学资源。
3.课程分模块,以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形成一定的体系,便于学习。
二、建设任务
1.完整的课题主持人信息、团队成员信息资料。
2.课程资源:
1)课程介绍:课程名称、教学内容、开课专业、教学目的、教学方法、考核方式等。
2)课程标准:
3)教学计划:以某学期(学年)为例,按模块拟定整个课程的授课学时计划。
4)授课教案:体现教学设计,学习目标明确,重点难点分析与解决途径,教学资源--PPT(文字、图形等)、音频、视频、实训指导书(有实践要求的课程)、作业等。
5)授课实况:基础知识可以用文本、图片、动画等方式呈现,以自学能掌握为目标;重难点部分有教学过程的实录,可采用微课形式,讲解一个(或几个)知识点。体现教学过程。
6)作业习题:在线作业和线下作业相结合。在线作业以选择题、判断题、填空题为主,便于及时练习反馈,检验学习效果;简答题(论述题)设置在讨论区中,用于课前或课后完成。
7)学习方法:体现任务驱动、项目教学、理实一体等。
8)试题库:在作业习题、讨论题的基础上完善拓展,形成试题库。
9)课程内容设计:分模块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,逻辑层次清晰,便于实施共享,学习参考的材料拓展的知识等外部资源标题和链接地址等形式。
3.教学管理及应用
1)在线交流:有课前任务发布、课后讨论题(简答题,与布置的作业相结合),学生参与和教师响应的记录。
2)在线作业:有一定量的在线作业及学生完成、教师批阅的情况记录。
3)在线测试—与试题库结合。
4)平台应用:教学过程中的使用、师生交流(包含上述“1)、2)、3)”方面)、学生课前预习、课后复习的访问记录。
三、其他说明
1.课堂教学录像:教学团队成员必有人均1次及以上,课堂录像可以是完整的1 次课,也可以是重难点的教学影像(同“5)授课实况”),教学过程的实录视频个数不少于计划教学学时数的1/3。
2.教学应用和教学管理的档案资料,可以截屏提交,具体统计数据可由后台管理员提交。
3.在线(网络)课程统一发布在超星平台上,按超星的技术规范要求制作和发布,页面效果以超星平台呈现为主。
4.其他未尽事项,及时联系,研究处理。
教学科研处 信息中心
2018年5月28日